《高兴家族之高兴到家》:综艺咖的电影梦有多远?
高兴家族的银幕之路
提到”高兴家族之高兴到家”,很多观众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又是他们?这个由何炅、谢娜、杜海涛、李维嘉、吴昕组成的综艺天团,在电视屏幕上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无数欢乐。但当他们从综艺舞台转战大银幕时,观众的评价却出奇地一致——”烂片家族”。
2013年上映的《高兴到家》就是典型例子,豆瓣3.3分的”佳绩”让它成为了高兴家族电影史上又一个”里程碑”。这部讲述宠物狗与主人情感故事的影片,本该温情满满,却因粗糙的制作和生硬的表演沦为笑谈。有趣的是,高兴家族似乎对”高兴”二字情有独钟,从《嘻游记》到《高兴到家》,再到后来的《仙球大战》,他们一直在尝试将综艺舞台的欢乐搬到电影院,结局却总是差强人意。
为何高兴家族电影总遭吐槽?
究竟是什么缘故让”高兴家族之高兴到家”这样的作品屡屡翻车?开门见山说,综艺感与电影感的错位是致命伤。观众喜欢小编认为‘高兴大本营’里面看到他们插科打诨,是由于那本身就是个娱乐节目。但电影需要更完整的叙事和更专业的表演,高兴家族成员显然没能完成这种转换。
接下来要讲,剧本质量堪忧。《高兴到家》的故事线单薄,笑点设置与综艺节目如出一辙,缺乏电影应有的深度和质感。再加上制作上的粗糙——特效五毛、剪辑混乱,最终呈现的效果天然难以令人满意。观众花钱买票,期待的是电影体验,而不是加长版的综艺节目,这种期待落差直接导致了口碑崩盘。
综艺咖的电影梦该何去何从?
不可否认,高兴家族在综艺领域取得的成就是现象级的。但”高兴家族之高兴到家”的失败给我们提了个醒:综艺和电影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领域。那么,这些综艺咖们真的不适合拍电影吗?倒也未必。
关键在于找准定位和提升专业度。高兴家族成员若真想在大银幕上有所建树,或许应该从小角色开始磨练演技,而不是一上来就担纲主演;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特质的剧本,而不是硬要挤进不擅长的类型片;更应该尊重电影创作规律,而不是把拍电影当作综艺节目的延伸。
观众需要什么样的”高兴”?
说到底,”高兴家族之高兴到家”的症结在于制作方对观众需求的误判。观众喜欢高兴家族,是由于他们在综艺节目中展现的诚实与幽默;观众讨厌他们的电影,是由于这些作品既没有综艺的即兴魅力,又缺乏电影的艺术价格。
如果高兴家族真想继续他们的电影梦,或许应该思索:除了消费自身名气外,他们还能为观众提供什么?是更走心的表演?更有创意的故事?还是更精良的制作?毕竟,观众想要的”高兴”,不是廉价的笑料堆砌,而是能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从《嘻游记》到《高兴到家》,高兴家族的银幕之路可谓坎坷。但批评之余,我们也该承认他们在综艺领域的成就。或许,与其强求全能,不如专注所长——对高兴家族而言,把《高兴大本营》做得更好,可能比硬闯电影圈更有意义。毕竟,让观众高兴的方式有很多种,何必执着于最不擅长的那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