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彩国画 花鸟 国画花鸟和国画重彩的区别都有哪些 重彩国画 花鸟作品欣赏

国画花鸟和国画重彩的区别都有哪些

中国画的分科,唐代的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六门,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花鸟属于国画分科中的一种,而国画重彩,重彩属于国画中的一种技法,几经染晕,设色华丽。

中国画真的拒绝色彩吗

缘故很简单:

第一,文人画家大多数不会重彩,既然不会,难免心虚,要说点什么来掩饰,在传统国画评论中,总是喜欢把色彩浓重的作品评为俗,把纯水墨作品评为雅,由于评论的话语权掌握在文人画家手中。第二,重彩画法的高难度,让文人画家望而生畏。在传统绘画中,一般说到重彩,都说工笔重彩,很少有说写意重彩。工笔画,无论山水,花鸟,人物,走兽,要求造型的准确,色彩丰富。色彩丰富带来一个难题,如果画家对各种色彩使用控制不力,很容易出现画面花哨,杂乱,就是所谓的艳俗,行内称 艳俗的作品火气重,因此一般的中国画家不敢大胆用色。

现当代色彩觉悟的转变。实际上“随类赋彩”的“随类”,可解作“随物”。《文心雕龙物色》:“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这里的“类”作“品类”即“物”讲。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随色象类,可以解作彩色与所画的物象相似,而不是要求所画的色彩等同于物本身的色彩,它仍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并不违背中国画的写意灵魂。

绘画终归是视觉的艺术,当代画家们充分了解色彩对于画面的重要性,在传统的色彩理念中感悟和挖掘新的色彩语言,融入到现代的色彩觉悟中,逐渐形成了富有时代气息和特点的风貌,比如李可染的作品、齐白石的作品、张大千的作品,色彩的运用既大胆又恰当好处。

中国画的色彩受西方绘画影响,用色调表达心情,不仅仅是色彩的写实,不再强调光影明暗变化,而是采用西洋画中的色调处理技巧来烘托环境和气氛。画家常用变色的手法来使得画面更有意蕴,再融合现代色彩的情感表现力,让作品具备崭新的视觉魅力。

传统色彩觉悟下的色彩运用更倾向于象征和觉悟,情感的传达是内敛含蓄的,而当今大众对色彩的探索更加灵活,情感表达直接而开放,大众的审美需求多种多样,必然需要画家们重新审视色彩以适应当代大众的视觉。

旧的语言形式只能随着新的需求而进行调整,时代的进步推动了绘画材料和技法上的研发创新,加上变更的觉悟,大大拓宽了色彩表达形式的多样性。色彩丰富了绘画语言,扩展了中国画的表现空间和审美的意境,大众也觉悟到色彩表现在中国画里的重要性。

哪怕前人不用色,不代表今人和后人就不可以用。审美是进步和变化的,墨守成规的是教条,因循守旧最多是个手艺人。艺术家的任务是不断拓宽审美的疆域,丰富中国画的色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