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心理学在国内被重视了,很多父母寻求自我成长,也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会去学些心理学知识,学习亲子教育,家庭教育,婚姻关系等知识,即使不是正式的全面学习,只要是重视心理健康,对孩子都是有益处的。
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学过心理学,不等于学深学透或者能灵活运用,如果学不好,还不如不学。比如有人学了心理学,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无条件的爱和满足,这一点就不合适;还有人学了心理学,认为和孩子要做朋友,事实上只做朋友是不够的,家长就是家长,该做朋友时做朋友,该做老师时做老师,该做家长时做家长,这个角度是独特的,而不是片面的。
所以,要求学心理学,学教育心理学,学家庭教育心理学,要活学活用,不能死搬硬套,也不能刻舟求剑,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每个人学一点心理学,对孩子的心理规律和特点有所把握,然后再积极利用这些知识、规律和特点,顺应这个客观规律,才能把孩子教育好,也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良苦用心。从我和女儿的交流来说,她还是基本认可我们之间的关系,认可我们的交流和教育方式,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
怎样疏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这是我的观察和了解,也许从女儿角度来说感受,可能更深切一些。
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我其实并不深入,而且市面上的心理课程多是挂羊头卖狗肉,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是灾难,只会增加更多的自责和内疚。对于教育孩子的用处并不会很大。相反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变化,给孩子应对父母的方式和交流增加了更多的挑战!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学习心理的人可能都会有一种感觉,越学习似乎越不知道如何教孩子。心理学让父母试着去包容,去奖励,去自我反思。我的感觉是,这样的做法让自己没有了边界,纵容了孩子的一些不良的习惯,特别是对于个性较强的孩子,只是让他们越来越放肆。
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快乐成长
打还是不打成为了一个问题。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学过心理学的多会否定这样的观点。但事实上,偶尔的棍棒教育是必须的,作为现在的父母而言,有多大比例的没有挨过揍呢?那么你说起来当年的英雄事迹,是不是还有几分骄傲和幸福感伴随呢!打是亲,骂是爱,是有道理的!拥有学过心理学的父母的孩子可能会丧失掉这样的幸福!
心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个人的再次成长。重要的是让孩子也能明白父母也是在逐渐的长大,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这才是孩子的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