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们孩子家长群里才有人埋怨过老师,说孩子那么小,给孩子布置的作业不就是给家长布置的吗,当时还有几个家长在旁边附和,觉得这个家长说的有道理。我觉得大多问出这样问题的家长,都是孩子刚刚上幼儿园不久的,那么为什么明明知道孩子不会,作业都是家长代劳的,幼儿园还要布置这么多手工作业呢?
提高亲子相处质量和时间
我记得曾经有个新闻,说一个小孩写的作文内容是这样的:爸爸妈妈回家手里就抱着手机,跟他们说句话的时间都不抬头,问爸爸妈妈是爱手机还是爱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通病,亲人都输给了手机,想想自己家里也是,大人一般都是回家就抱着手机,要么处理工作上的事情,要么想抽空自己娱乐一下,大多数时间是孩子自己玩。
老师布置了亲子手工作业,要求孩子必须要完成,那么孩子不会,家长自然得抽空陪着孩子一起去做了,在做的过程中不正是陪伴孩子的过程吗?这就有效地提升了亲子相处的时间和质量,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结束之后共同享受劳动成果,这样的时光是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的。
提升孩子动手能力
虽然是爸爸妈妈帮助做,但在这个做的过程中,哪怕孩子付出了20%,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收获,孩子能从这个做的过程中找寻到处理事情的规律,也能提升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给孩子布置一样任务让孩子来完成,那么孩子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实际上就被赋予了责任感,对待这个任务是认真完成还是敷衍了事,家长的态度完全影响着孩子对事情的看法,所以我们可以经由这样的作业,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知道要做就要认真做,完成好作业也是对老师和自己的一种尊重。
让孩子提前适应“作业”这件事
上幼儿园虽然孩子不会超前学太多知识,但是也是在为上小学打基础,比如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等等,而上小学之后作业量就会大起来,如果小学之前孩子没有作业,那么孩子就很难在上小学之初适应繁重的作业任务,不管幼儿园时的作业是重还是轻,至少也让孩子提前适应了作业,知道布置的作业自己就得完成 。
另外一方面就是手工作业虽然主导是家长,但还是尽量让孩子参与,那怕是递个东西、涂个颜色什么的,孩子都很积极,而看着一件作品的完成过程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不管在大人眼中这个事情多么无聊,但对孩子来说却充满挑战和乐趣,这也是亲子手工的意义所在。
所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用更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远比抱怨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