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养育婴儿不能单纯追求“白白胖胖”,婴儿的神经心理发展才是核心。什么是神经心理学发展?事实上,评估婴儿神经心理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方面之一是运动发展。而躺着是幼儿体育发展的基础。
首先,简单了解婴儿运动发育
婴儿运动发育分为粗运动发育和精运动发育两部分。
通常我们说的是“三转六坐七滚八爬一岁走”,意思是神经控制大肌肉群;精细运动发育是指手和手指小肌肉群的运动发育,以及婴儿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如抓取物体、绘制形状、绘画色彩等。
可以说,宝宝的运动发育水平已经被证实与身体发育水平以及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密切相关。就像人们常说的“你永远不会醒来假装睡觉”,只有当宝宝发展了心智,有了自己的想法,才会动起来,通过运动得到想要的玩具。
虽然宝宝不会翻身,不会爬行,也不会影响他的智力发育,但是宝宝的运动发育不仅影响宝宝的肌肉发育,还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发育,对智力的发育影响很大。
6-12个月的宝宝适合做哪些动作
6-12个月的宝宝开始广泛运动,主要是发展腿部。但如果0-6个月俯卧锻炼不足,会直接影响坐、爬、走的大动作:
俯卧和坐位的关系:宝宝俯卧时,可以用双手托起上身,使上身呈90度,将自己从俯卧的姿势改为跪着的姿势。当婴儿能独立坐在膝盖上,就意味着他能自己掌握平衡。同时,婴儿可以很容易地从坐姿转换到俯卧位。
俯卧和爬行的关系:俯卧对爬行的影响很大,俯卧和爬行很像。爬行只有躺着的时候才能把腿蹬到地上,手-眼-脑-腿的肌肉协调,手脚交替移动才能完成爬行。当躺着的婴儿面前有够不着的玩具时,他会试图移动自己去拿玩具。久而久之,宝宝就会用手和脚支撑身体,慢慢学会爬行。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不会爬的宝宝很少趴着。
宝宝俯卧与站立和行走的关系
俯卧与站立和行走的关系:爬行不够的宝宝,由于协调能力差,站立和行走时容易前倾。而俯卧是决定宝宝爬行与否的重要因素。当婴儿向前跌倒时,他会用肘部支撑住自己以保护自己。宝宝经常俯卧的时候,手肘比较结实。也就是说,如果你躺够了,宝宝的平衡感会更好,站着走路也会更安全。
6个月后,宝宝的心智会明显改善。他们知道因果关系,懂得阅读和感受,开始有了自己的习惯和喜好。宝宝趴着可以发展认知能力,触动心理发育。他们会想尽办法移动身体去得到想要的玩具,从而解锁背后的大动作。就像宝宝大动作发展要遵循“早俯、教翻、教爬、不教站、不教坐、不教走”的原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