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养成期,上了幼儿园后对于孩子来说往往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此期间孩子往往会出现不同于在家的种种表现,尤其是当孩子出现某些不合适行为时候,往往会让家长在教育上产生困惑,及时制止好还是根据事情进行引导:
3-6岁孩子心理特点:
孩子上幼儿园的年纪大多3-6岁,心理特点变化也是极其复杂的,如果家长想要解决孩子在这个阶段出现不合适行为,那么就需要尽可能了解孩子心理过程,那么这个阶段孩子心理究竟有哪些特点:
1、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
家长会发现这个阶段孩子不同于以前,以前的“乖宝宝”变成了“狗都嫌”,孩子对于的家长的说教要么是假装听不见,要么就是和你对着干。这主要是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尝试构建自己认知世界的第一步,世界观慢慢有了雏形。
2、希望获得认可追求完美
对于这件事我有挺有深刻的体会,孩子上完幼儿园回来以后就经常会把自己学会的东西表演,表演完了就一直看着我,就是希望我对他表扬,让他获得认可。
其次就是比如他搭好的积木不喜欢别人破坏,要一直保持原样。
3、开始注重他人对自己评价
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自信对认知美开始阶段,孩子往往会出现要选择穿特定衣服上幼儿园,家长去接的路上可能会和爸爸妈妈说,有没有别的小朋友夸自己,喜欢和自己玩。
4、对未来另一伴有了懵懂认知
每当院子里有人结婚时,很多家长都喜欢逗逗自己的孩子将来和谁结婚,我也不例外,我孩子总是说要和爷爷结婚。虽然只是稚子语录,因此爸爸妈妈要格外注意家庭和睦关系,避免孩子因此受到心理伤害,同时也尽量不要否认另一伴。
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办
对于孩子不合适的行为,父母是及时制止还是引导教育,这个没有统一标准,应该根据具体事情来分析,找到孩子这么做原因,来具体判断。下面举几个常见情况:
1、撒谎:
对于这一特别常见情况,家长应该适时引导,因为幼儿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愿望、游戏和无知,偶尔有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比如孩子可能说爸爸妈妈说,我在幼儿园开大飞机了。家长就可以说真棒啊,你飞得多高啊。
2、咬人打人
出现这种行为就要及时制止,因为这会给其他人带来伤害。其后再把孩子带离,找一 个没有人地方告诉孩子这么做不对的。如果再这么做就要被惩罚了。
3、打断说话
我个人认为这时候可以先制止孩子随意打断,然后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正常交谈时,要保持安静。你已经长大了,可以等爸爸妈妈说完你再说。
总得来说,3~6岁上幼儿园的孩子大多处在行为习惯养成阶段,家长应该多在引导的基础上多教育,对于给他人造成伤害以及偷窃原则性行为要制止。这个没有统一标准。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特点有针对性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