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发育能比其他同龄小朋友快上一步就更好了,但有些做法操之过急,却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还会影响孩子发育。
家长传统陋习之一:睡头型 老一辈的人都觉得孩子后脑勺突出不好看,所以从小就说要让宝宝仰着睡,把头型睡扁,这样才美观,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孩子的头型应顺其自然发展 孩子的头型是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的,虽然仰卧是人们最习惯性,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睡姿,但偶尔侧卧也是可以的,家长不必强行要求他们仰卧。 可采取仰卧、左右侧卧交替睡觉,防止出现头型不对称现象,具体可根据宝宝的喜好来,避免长时间只用一种姿势睡觉就行。
无需使用定型枕 为了让宝宝睡出好头型,一种名叫婴儿定型枕的枕头横空出世,宣称能帮助宝宝固定头型,受到不少宝妈的青睐。 但宝宝太小,还不能自主翻身,如果睡觉时一不小心被枕头掩住了口鼻,就有可能出现窒息的危险,所以定型枕并不适合给宝宝使用。 刚出生的新生儿头骨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强行固定睡姿容易使孩子枕骨变形,并且压迫脑组织,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对生长发育带来一定伤害。
家长传统陋习之二:绑腿、拉腿 刚出生的新生儿还保留着在妈妈肚子里时的习惯,双腿看上去是蜷曲的,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将来长成O型腿,就会特意去拉伸他们的双腿,或者干脆包襁褓时把腿绑起来,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有可能会导致宝宝髋关节发育畸形。 两种方式判断孩子是先天下肢发育畸形: 看腿纹 把宝宝的膝盖向外打开,仔细查看大腿靠近膝盖处的纹路是不是完全对称,如果不是,就有可能是髋关节发育畸形,还有一种情况是下肢脂肪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家长要学会辨别。
看膝盖 将孩子两腿并拢,观察两条腿的膝盖有没有高低不定,位置不齐,如果有,也表明可能是髋关节发育畸形。 出现这两种情况后,家长应第一时间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切勿自行给孩子拉腿、绑腿,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家长传统陋习之三:过早学走路 孩子能自主行走的时间有早有晚,有些家长喜欢盲目与别人家的宝宝比较,希望自家娃越早学会走路越好,于是过早教他们扶走,这也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当宝宝的骨骼和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时,过早走路容易使下肢无法承受身体重量,对膝关节和脚踝造成较大伤害,还有导致O型腿和X型腿的风险。
孩子学会走路是一个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他们的脊柱、骨骼和腿部肌肉已经发育完善,宝宝自然而然也就会自主行走了。 家长无需操之过急,应该慢慢引导,先学会站立,再慢慢迈步、扶走,最终完成独立行走的过程,遵循他们正常的发育规律即可。
家长传统陋习之四:睡硬板床 有的家长认为,宝宝睡的床太软不利于骨骼发育,有可能会引发脊柱侧、变形等问题,随意特意给孩子准备较硬的床垫,能促进骨骼发育。 但实际上,宝宝一般在一岁左右脊柱才能完全形成生理弯曲,之后再慢慢固定成型,在此之前,睡较硬或较软的床垫对脊柱发育并无好处。 因此,宝妈在给宝宝选择床垫时,选取软硬适中的最好,贴合宝宝脊柱的生理弯曲,给予腰背部足够的支撑,以婴幼儿专用的为宜。
小月龄宝宝的身体各器官和大脑神经、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宝妈必须要多加用心,用科学的方式呵护孩子成长。 【今日一问】你在养娃时陷入过以上几个误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