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相信大家都看到这个热搜了吧: 在网上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平时她的爸爸妈妈会拍摄一些孩子吃饭的视频,可被网友们热议的,是她超乎寻常的体重。
根据网友放出的部分孩子的视频信息,可以发现这个小孩的第一条视频发布于2018年10月19日,到目前已接近3年,孩子的体重也在这期间一路飙升。 第一条视频发布时,孩子的体型还较为匀称;到2019年8月时,其体重已经达到了50斤,身体明显变胖。 在此期间的一段视频中,孩子父母在标题中称:“宝宝实在太难带,2岁半50斤,天天抱得我们痛死”。 而在3个月前的一段视频则称:“3岁66斤胖妹……马上突破100斤”。
而且孩子的爸妈居然还沾沾自喜,给女儿起名小佩琪,文案全是“胖妹”,发的每一条视频都跟胖和吃有关。
父母的这种态度,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 有网友担心: “别给孩子吃太多,均衡饮食啊!” “体重超标啦,孩子心脏怎么受的了!” “孩子胖胖乎乎不代表更健康,婴幼儿时期的肥胖会影响儿童健康!” …… 的确,很多人觉得孩子胖嘟嘟的很可爱,但是一旦孩子过于肥胖,那危害可就不止一点点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有朝着肥胖发展的趋势。
看看《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发布的数据。 2012年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这分别是2002年的2倍多和3倍多。 这个数据还在持续增长。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计2030年我国7岁以上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28%,超重肥胖儿童将增至4948万人。 即使没有这些数据,我们走在大街上,走进教室里,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胖孩子越来越多。 肥胖和超重,已经是中国孩子成长最严重的威胁了,恐怕没有之一。 肥胖的危害 呼吸道疾病 肥胖的孩子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重度肥胖的孩子,由于胸腹部、咽部脂肪增多,妨碍正常的呼吸,容易造成缺氧,一旦患呼吸道疾病,往往不容易治愈,甚至会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心肺功能降低 胖孩子的运动能力一般比较差,有时被家长、老师看作是“懒”,其实这已是心肺功能降低的表现。在年龄、身高相同的情况下,胖孩子的体重比瘦孩子重,那么心肺就要增加循环和呼吸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这相当于心肺增加了负担。 高血压、高血脂 肥胖儿童大多数血压偏高,而且越胖血压越高。此外肥胖儿童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浓度比较高。这种状况长期下去,很容易患高血压和冠心病。 血糖升高 肥胖的孩子血糖比正常高,糖耐量试验也出现异常改变,这些都为将来患糖尿病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肥胖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肥胖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比身体上的伤害打击更大、更持久,将影响肥胖儿童个性、气质和性格的形成,甚至影响将来的升学、就业和生活。
性早熟 婴幼儿肥胖还可能导致性早熟(尤其是女宝宝)。性早熟会让宝宝提前停止生长和发育,影响成年后的身高。女孩儿还可能会在成年后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甚至影响生育。 如何避免孩子肥胖 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健康 合理的饮食 回到开头我们提到的小佩奇身上,如果自信看视频,我们不难看出,父母给小佩奇准备的食物,很多都是不应该出现在3岁孩子食谱里的,烤肉烤串,汉堡薯条可乐,甚至是泡面等等,高热量、高糖和没啥营养的食物。 不仅如此,在孩子明确表达“够了、吃不下”的时候,父母还是给孩子添满的饭…… 所以,要想避免孩子肥胖,首先就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高热量、高糖的没啥营养的食物。其次,不要逼迫宝宝进食,这容易让宝宝在无形中吃的更多,超过本身能量需要,从而导致肥胖,宝宝吃饱就好。
多运动 不管什么时候,想要避免肥胖,除了管住嘴之外,就是要迈开腿了。 首先是要减少孩子久坐尤其是看电视的时间,这不仅能增加活动量,还与降低零食食用量息息相关,因为很多孩子有边看电视边吃东西的习惯。 其次,多鼓励孩子活动活动活动,尽量到空气清新的郊外活动,提高宝宝身体的抗病能力,降低宝宝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平时多运动能有效预防疾病的产生,并且能避免体内脂肪的堆积,可有效预防宝宝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