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芊芙霜官网!

以下教育方式要规避,不然孩子长大会越来越穷

母婴知识 芊芙霜 3年前 (2020-08-24) 524次浏览 已收录

金钱,始终是现代人无法规避的一个话题。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孩子教育,没有一样能够独立于金钱之外。家长内心清楚经济自由是最大的底气,却在孩子的教育上依旧忽视这一点,认为金钱是铜臭的,以至于孩子从小财商不足,长大也越来越穷。

这并非是我胡言乱语,身边太多现实案例告诉我,很多人之所以穷困潦倒,恰好与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有关,父母要负主要责任。今天就结合真实案例,告诉大家以下教育方式要规避,不然孩子长大会越来越穷,家长及时醒。

①穷养教育:孩子容易心理自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底层人民的生活大多不够富裕,还未达到小康水平。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更是秉持着能省则省的质量标准,这一点也渗透到了对孩子的教育上。

“咱家不比别家,咱家没钱”、“你能跟人家比吗?人家爸妈多厉害”等诸如此类的话,在我们那个年代司空见惯,起码我是从小听到大的。这就是所谓的穷养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活在“我家很穷”的认知中,以避免花钱大手大脚。

父母的本意是好的,却没想过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以我个人经历为例,从小就对花钱敬而远之,貌似是节俭的好习惯,实际上自卑早已渗透骨髓。“我配不上任何好东西”是根植在我骨子里的真理,长大后生活也过得一塌糊涂,因为财商太低,缺乏格局,只看眼前一亩三分地。

可是,我要如何不缺乏格局呢?从小我就明白不能给家里添麻烦,会让父母花钱的事情不要做,别家孩子遇上机遇会抓住,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能让父母担心,我承担不起这风险。抓不住机遇,自然没有金钱可言了。

②攀比教育:你看看人家!

就在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主人公是一名90后女性,年近三十还没有储蓄,只是背了一身卡债和网贷,害得债主甚至追到了家里。

后来才知道,当事人对生活质量非常讲究,月收不过四五千,就敢买四五千的包包、七八千的手机,平常吃穿也颇有讲究,这些花费让她一直活在透支消费里。

在外人看来,这无非就是一位物质女郎入不敷出的故事,但在我看来,这与她父母的教育脱不开关系。事实上,这名女性从小就活在攀比之中,从小就活在父母“你看看人家”的对比之中。与其说她注重生活质量,不如说她为了不落后于其他人,虚荣心太盛。

从小活在攀比里的孩子,会为了物质而错估自己的经济水平,从而透支自己的收入,导致一生活在还贷里。到时日子会越过越穷,空留下一袭表面华美的袍子。

③无菌式教育:不知柴米油盐贵

对于父母来说,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成了默认的潜规则,似乎家长不懂奉献,就是对不住孩子。但却没想过这种无菌室教育会让孩子活在乌托邦中,不知生活艰难,长大也不知柴米油盐贵,反而容易成为啃老一族。

现实中,有太多年轻人工作三五年还在依靠父母的补助,只因为从小过惯了舒适日子,踏入社会后还想保留以前的生活水准,却忽视了自己可怜巴巴的工资。

很多家长或许会误会,如果以上教育方式会让孩子越来越穷,那我避开不久行了?有这种想法是对的,但避开也不能保证孩子将来生活无忧。

与其预防,不如一开始就逆其道而行,直接提高孩子的财商才是正道。

①六岁前,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以我家乐乐为例,五岁起,我就开始教会他正确认识金钱。其中不光是金钱带来的好处,还有如何储蓄、如何通过正常手段去获得金钱。

“没有一样事物是毫无利用价值的。”

这是乐乐六岁生日那天,我教会他的一句话,只因蛋糕没吃完。过后,他就把蛋糕送给了一起玩的小伙伴,以此换来了想玩已久的玩具。

至于为什么不买玩具?则是因为乐乐觉得“玩不了几天就腻了,没必要。”

②教会孩子正确的取舍

举例来说,在风险和稳妥之间,按照孩子的性格列选择。只要家长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正确的取舍,长大就能彻底避免做出错误的选择。

就算家长不懂理财,起码的二手置换和储蓄还是应该教的。只会储蓄的人或许成不了有钱人,但日子只会越过越好,起码不会沦为穷人。


芊芙霜 , 版权所有丨本站文章皆来自用户投稿上传丨 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以下教育方式要规避,不然孩子长大会越来越穷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