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受到的爸爸和妈妈对我的爱。作为女生,我和妈妈比较亲近一些,和爸爸疏离一些。
我小的时候,对妈妈的依赖更多一些,妈妈给予我们的直接的、具体的爱也更多一些,比如,买衣服、日用品、生活起居等等。
爸爸的爱可有可无,大多表现在下班的路上,会给你捎点好吃的,偶尔会说些砸锅卖铁让你上学的感动的话。
前年,我带着小女儿回家。返程那天,早上五点多要出发,一早就开始忙,忙吃早饭,忙乱女儿,离别的时候,哥哥、姐姐、妈妈、奶奶一堆人排成了一排目送我的车离开。等到高铁站的时候,我收到爸爸的电话,电话里他说:对不起,没有赶上送你。
在空旷的高铁站里,当着两岁小女儿的面,我嚎啕大哭。那是爸爸对我表达的为数不多的爱意啊。可是,难道不该我说对不起吗?早上走的时候,他因为要早起喂那一群羊,根本没有时间赶回家,而我根本就忘了他的存在,或许心里也会觉得他不介意,所以走的时候不会想起跟他打招呼。
每个父亲对孩子的爱都是含蓄的、深沉的,甚至让你感觉不到的,可是他们的爱就是那样默默存在。
现在,说说我和先生做父母的情况。
我又成了妈妈那样,对孩子的生活起居,外加学习状况了如指掌,成了孩子最为依赖的人。先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成了我父亲那样的存在,他的爱孩子感受不到。
因为我知道,在和子女的关系上,母亲是占尽了优势的,所以我努力处处在孩子跟前拔高先生的形象。
还好,我的努力有了成效,先生在女儿的心中地位甚至高过了我,我不嫉妒,这是我想要的结果。
如果真要说爸爸妈妈对孩子关爱的区别,可能最大的就是一个直接具体、一个深沉含蓄。可是重要的是,妈妈要是能在孩子跟前把爸爸含蓄的爱表达出来,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双倍的爱,何乐而不为呢?
而大多数母亲由于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家庭、孩子的健康、学业、将来以及很多细节的问题,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特长,很多母亲是回答不出来的,或是现场苦思冥想的去“发现”,当母亲说出几个牵强答案的时候,父亲可以把自己的观察结合孩子真实情况的案例告诉母亲。
这时母亲会恍然大悟,并且觉得父亲的发现是对的,而且自己的丈夫正在认真的履行着一个父亲的职责时,那种焦虑会很大程度的被稀释,对于父亲的教育理念也不会特别排斥,接下来父亲对于育儿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就会很容易的被接受,母亲的焦虑也会进一步的较少,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压力也会减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尊感也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