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朋友刚开始的时候,她对什么东西都好奇,什么都想学,这时作为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而不是武断地和孩子说,这有什么用?那也没有用,不如把钱花在学英语这种功用性较强的兴趣上,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去试听下,真的感兴趣,如果家庭条件允许,那就先学一下也无妨。如果孩子想报的兴趣太多,我们可以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听听孩子的想法以及你的看法,充分尊重孩子,然后给孩子以部分权利,比如可以这样说:“国际象棋班和画画班,你更喜欢哪一个?你来决定。”
孩子有兴趣,也要保护好兴趣,因为培训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就难免有的机构是急功近利的。在孩子试课的时候,她会以奖励来吸引孩子在那里报班,比如这节课认真地话,就奖励个奥特曼,或者芭比娃娃等等。这样有一天奖励消失时,这个兴趣也就消失。
比如我家孩子选的兴趣班——戏剧课。老师从来不给予任何的奖励,反馈也是言之有物,有细节。而不是一句简单的“很棒!”老师对儿童心理的了解和发展也是有系统的认知。
进入大班,整个氛围都紧张起来,家长们开始为孩子选择哪个小学而焦虑,这是我所看到的真实的大班。没有了学前班,满六周岁的孩子直接就上小学了,大班时的孩子开始进入“半小学”模式。这时候家长们会给孩子选报与学习类关联的兴趣班较多,如幼小衔接班、拼音、数学、英语,甚至是写字班。其它的兴趣班,一般会选报美术、舞蹈、轮滑居多。
真正能把兴趣变为爱好的,以舞蹈班与美术班居多,但是小朋友在对某样事情特别感兴趣的情况下我们要给予支持,让孩子能坚持这项爱好。比如有的孩子就喜欢轮滑,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份喜欢从未改变。
这个就是现实版的理想与生活,扬长可能比较容易,但是补短就因人而异了。班上有位小男生,叫他唱歌,画画他喜欢,叫他运动就是不愿意,家长为他报了轮滑、篮球、跆拳道,因为孩子实在不喜欢,没坚持多久就放弃了。而另外一名入学时很害羞的小男生,上了二年的主持人兴趣班,现在变得热情大方,会主动跟人打招呼,进步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