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试考好了,父母买了奖品奖励,以后孩子为了更好的奖品会继续努力,表面上看着是好事,属于正强化,可是,孩子学习的目标变了,成了物化,而不是自我提升的追求。有的孩子奖品从几十元上升到一两百元,年级更高一点,价值就更大点,水涨船高,到后来学习的内驱力丧失成了很多孩子的现状,所以,长远考虑,过于注重物质的奖励效果偏向于负强化。当然,适当的满足是要有的,这里是个度的把握而已。
快乐阈值是不会下降的,只会不断上升
也就是说,你的奖励必须得不断的增值才能带来快感,一旦奖励的价值停滞不前甚至下降,那么就会极大的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因为孩子感到这件事“不值得”。
学习的难度是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不断提升的,而一个人的成绩也不会一直进步,最终会保持在一个符合他自身水平的水准上,当他的成绩不再取得进步的时候,奖励消失,一次两次还可以,多次以后,孩子的兴趣就消失了,因为“不管我怎么努力,我都得不到,既然得不到,为什么还要去学呢?”
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快乐学习是一个伪命题。我们要做的,不是通过奖励和惩罚去诱导,而是去尝试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驱动力。明白学习不单单是为了成绩,为了那一点礼品,而是为了自身,让自己能更出色。
一个孩子撒谎,挨打了,挨打是惩罚,但也许孩子为了避免挨打,会磨炼撒谎的技术,然后会撒得越来越圆滑,这就是负强化。
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学校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绩,他自我精神上的成就感、满足感、喜悦感已经爆棚,一个拥抱、一个无法抑制的笑容、一声由衷的“你真棒”,这些都是精神上的奖励,这样的正强化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也是有强大力量的。
别人的经验之谈,但用到自己家孩子的身上只怕效果未必就好。虽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相似的心理历程和发育特征,但这不代表所有的孩子都能用同一个方式去教育。育儿方法如果用对了,那么孩子会很幸运的有个愉快、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如果用得不对,只怕孩子会一直沉浸在很大的学习压力之中,每天都在为了分数而努力,虽然成绩可能很好,但不一定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