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冷暴力又称为对教师行为的约束语。在我的教育中有严格的批评,有温馨的安慰,有不解的直言,也有坦荡的交流。还有争锋相对的平等的争吵。但我和我的学生都相处得很好。家长也多像朋友一样。
跟老师做一次沟通,同时跟孩子也做一次沟通
分别了解老师对孩子说了什么话,孩子因什么被老师批评。老师是不是一次都不教育就直接对孩子冷言冷语,还是多次谈心好言相劝都无改进。
你的孩子有没有认真对待老师的教育和学习。通常自觉的孩子都会有所改变的。改变后老师是不会继续如此的。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是不同的。
有的孩子家校一样;有的孩子家里乖学校闹,影响班级影响学校影响他人学习;自制力差,上课好动、讲话、溜号还不服从老师的教育和管理。也有的孩子成绩虽差但习惯却都好。不知属于哪一种呢?
在学校以学习为主,课余时间是有限的
毕竟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既要学又要消化,基础差的同学课上听不懂就得在课下问课下补。不然后面的知识就听不懂。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登天。除非神童过目不忘。
所以学习必须努力,不努力就要落后。落后老师就要关注。不仅因为对考试成绩有影响。重要的对孩子未来的进步和学习影响极大。一步跟不上步步赶不上。就如盖楼一样。有见过不打基础直接从高处起楼的吗?学习也一样。如果老师不管那老师就不尽责。老师每天的工作很多,不只教一个孩子。家长们只关心自己一个孩子,事无巨细,老师要管很多个孩子。
如果只管一个孩子拿其他的认真学习,遵规守纪的孩子怎么办?
难道放弃多个只管一个吗?显然不可能。忙的时候可能会扔一句话叮嘱一下。学生放在心上而老师可能都没意识到。大家都这么一起学习。像家人一样。语气轻也好重也好都不介意是因为熟悉。反而是因为不了解老师,不与老师沟通,误以为老师的话是对自己有成见。故意看不起自己。这也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对陌生不了解的学生我是很少说重话的。
鼓励学生自己去跟老师谈心,告诉老师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告诉学生专门跟老师做对。抵触老师。针锋相对的去处理。那以后老师可是真的不敢深说你了。其他老师也不敢了。学生可能自由了,舒服了。但约束没了,督促没了,孩子又不上进不自觉,家长又不知道。有的学生家长知道也管不了。试问孩子怎么能正确的认识问题健康成长呢?
是人就有性格。性格有万千,但对学生负责却又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