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爸爸妈妈的礼物,都是爸爸妈妈心中的小天使。因此如何才能让孩子懂的父母的辛苦,从而变得懂事一点,成了每个家长担心的问题!作为一个在教育领域,有着丰厚教育经验的老师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家长参照。
爸爸妈妈不该事必躬亲,给孩子充足的空间
让孩子自由发挥,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迷茫的时候,给孩子适当的指导,父母不要心疼孩子会碰壁,每个人都是在历练中长大的,您的疼爱和宠溺只会毁了您的孩子。
爸爸妈妈应该适当的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孩子独立自主,让孩子帮自己分担家务或者适当的进行劳动,不要把您的孩子养在温室里,温室的花朵经不起大风的摧残。孩子只有体会到了生活的来之不易,才会懂得父母的不易和辛苦。
发现孩子做错了,不要指责或者责骂,要耐心的引导
给孩子以足够多的关爱,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让他懂得父母在他人生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孩子更加的珍惜父母。
不要在孩子跟前重复地说自己是多么多么的不容易。一遍一遍地强调自己的付出,会让孩子麻木。并且,为了让自己好过一些,孩子会找一些借口安慰自己,比如:父母不都是那样嘛。因为这样一来,孩子感受到的压力会减少。这是人自我保护的需要。
不要埋怨式告诉孩子自己是多么多么辛苦。比如:“你看我每天要辛辛苦苦上班,回来还要做饭做家务,还不是因为你。” 起初可能孩子有点感动,可过不了几次孩子就会觉得反感。因为,你上班、持家的那些辛苦不是孩子造成的,就算没有孩子你照样会上班、持家。孩子心里是不愿意接那个锅的。
用诸如此类的方式告诉孩子自己的不易,是不可取的
那么应该怎么说才好呢?
用别人的嘴,说自己的事。比如,爸爸付出的辛苦,妈妈来说;妈妈的不易,爸爸来说;父母的辛苦,别人来说。并且用平实的语言陈述出来就好,不用添油加醋,也不用在后面附加一堆说教之词。给孩子说一些爷爷奶奶当年为自己付出的辛苦。当父母对上一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时,孩子自然会向父母学习。这就成了一种传承。用爷爷奶奶的故事,感化下一辈。
这个过程中,最好是孩子在主动了解,而非被动接受。就是,最好是孩子问,而不是父母自己滔滔不绝沉浸其中。
夫妻之间,多关爱彼此,体谅对方的不易。如果一个家里妈妈一天累的要死要活,爸爸不管不顾,那孩子就会觉得妈妈辛苦是应该的。相反,看到妈妈上班又做饭太辛苦,那爸爸就过去洗洗碗;看到爸爸工作累了,妈妈给端碗茶。并且,引导孩子用同样的方式关心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