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尊重孩子,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想法和需求。也许他撕破了你有用的本子,在你看来是在搞破坏,而他可能想为你“撕”出一碗面条;也许他捞出鱼缸中的鱼,在你看来又是在淘气,而他可能是想跟小鱼做朋友,看小鱼自己在水里太孤单。也许我们真的不了解孩子做事的真正用意,而妄自武断呢!所以,一定要先蹲下来问问孩子。
其次,成人要统一思想和行动
不该做的事,成人都要不允许,让孩子知道没有可商量的空间,也就不会以发脾气的方式要挟成人答应他的要求。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也是试探性的,当看到成人妥协一次之后,他下次就会变本加厉,他的脾气就会升级。
这个时候,成人的做法就是冷静的避让。先不予理睬,如同没看到一样,心平气和的该干啥干啥,甚至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还可以招呼孩子,刚洗的水果要不要吃一点?让孩子看到妈妈还是爱我的,同时也知道这招不好使,也就放弃做出妥协了。
再次,当孩子发脾气过后,要立刻温和的讲道理
立刻是让孩子知道就是刚才发生的这件事,让其明白是非对错。切忌下次孩子又发脾气时你找旧账地讲出来,孩子并不记得过去的事情,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对孩子和对老公都一样,就事论事,切忌一次性陈年旧账一起算。
最后,当孩子真的是大发脾气,不听说劝时,我们要惩罚也要先把规则提在前,态度要坚决,不能是开始强硬不允许,看孩子哭的满头大汗就心软下来,先做了让步。即便是孩子哭闹的脸通红、出汗,你拿来毛巾给擦试,表达仍然是爱他的,但不允许的事情仍然是不可以。
同时场所要适宜,切忌在大街上,当众惩罚,或者当着邻居、同事朋友的面训斥孩子,等到了家再解决问题。而且要就事论事,不要用挖苦的话,如:你不是能吗?能你就哭啊!谁喜欢你是咋滴,没完了是不是?你厉害啊!一岁的宝宝是听不懂这种话外音的,也切忌说出双重否定句,如:能不能垃圾不乱扔?应直接说出正确的做法,如:把这张纸片扔在垃圾桶里!当孩子发脾气后,要让孩子明白,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想法跟妈妈说出来。如果真的要让孩子冷静一下,可以计时隔离,但时间要短,告诉孩子:3分钟后再来看你。
一岁宝宝做的事几乎都是不该做的,他真的什么都不懂
需要家长时时刻刻看着,如果他碰到不该碰的东西,要么强行拉走,要么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个年纪,你和他说话他似懂非懂,必要时还是要用行动制止。因为太小,对什么都好奇,只要他能够着的,踮起脚尖他都要,危险的东西要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
至于引导,不能全由着他的性子来,这样他慢慢就会形成任性的性格,发脾气了,晾着他,家长要用表情让他知道,你也生气了,你是有脾气的!孩子虽然小,但已经有点会看脸了。
不能因为孩子小而娇惯,这样不是爱他是害他,一味的哄不是办法,只怕更会变本加厉。每个孩子性格不同,早期教育尤其重要,要因材施教、灵活引导。大家都在学习的路上,边走边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