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年之前,每一年的变化都很大,因为身体和心智都在快速成长。孩子的性格有所变化是很正常的。只是孩子的变化方向受到了影响。
十岁处在青春期前期,是孩子真正拥有独立意志的开始。在过去的十年里,爸爸妈妈对他的认可和不认可,他基于过往对自己的认可和不认可,都会在此时形成一股合力,构筑成他价值观的一部分。
孩子在成长,我们作为父母也需要同步成长,而在现实中,你可能会发现,父母的成长速度是远远落后于孩子的成长速度的,甚至很多父母的个人成长长期停滞。那么,就会出现,孩子长大了,父母觉得孩子变了,变得很小时候不同,变得看起来很陌生,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和孩子之间没有话可说,或是偶尔孩子说出来一些话,父母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说这么想。双方的沟通陷入僵局,常常在“塑料”对话和“钢铁”对话里纠缠。
什么是“塑料”对话和“钢铁”对话呢?
举几个例子哈:
“你中午吃的什么啊?”“作业写完了吗?”“考试多少分啊?”这些都是“塑料”对话,形式化流程化的问和答。如果再加上暴怒的脾气,那就是“钢铁”对话了。
对孩子来说,这样的日常沟通没有温度也没有营养。
比如,孩子说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在我看来,每个孩子的梦想都可能成真,他们说出梦想时也都很认真。当他拥有梦想时,我们应该做的事不遗余力给与支持和鼓励。就像您的孩子所说,梦想被骂没了,事实真的就是如此,当孩子持续不断的听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不认可,他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变得不自信起来。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重拾信心呢?
先从改变你们的对话模式开始。把没有营养没有温度的“塑料”“钢铁”对话,改变成亲子共成长的对话模式。从孩子刚兴趣的事情聊起,相互分享你们的见闻和对时事新闻的看法,让孩子知道你的工作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好玩的沮丧的惊喜的事情,让孩子愿意把他在学校的经历和你们一同分享。
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亲子共闻”,看新闻、聊新闻,用这样的沟通方式,打开你们关系的新桥梁。
这样做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孩子渐渐拥有了这样的能力:
现在开始一点都不晚
1、快乐的能力。
天生就是快乐的,也有能力让自己快乐的学习和做事。而不快乐的孩子往往是大人无形中剥夺了他们快乐的权利。
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孩子感受爱和快乐的源泉。
2、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是学习力。在孩子的眼里,学习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最后汇聚成一个大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很安全,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信任和支持的情况下,才有耐心和恒心沉下心来解决问题,也就是学习,并且去实行自己的梦想。
总之,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十岁是孩子成长的窗口期,您已经意识到问题和问题的根源所在,那就开始行动吧!改变孩子从改变你们的亲子关系开始,改变亲子关系从亲子共闻开始。
亲子关系好了,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和信任,自信心自然就会有,就像我们说的有底气一样。